在杭州亚运会主媒体中心,一处景观布置以淡彩点染,配合起伏的流线,勾勒出江南山水的轮廓。走近看才发现,这幅精美的“富春山居图”竟是由纸基材料制作而成。
在亚运会多个场所行走,记者感受到,“绿色、智能、节俭、文明”的办赛理念已深入到场地建设和运营的诸多细节之中。
杭州亚运会主媒体中心内的主新闻中心。新华社记者 薛宇舸 摄
走进位于主媒体中心的餐厅,一位赛事志愿者“小青荷”告诉记者,目之所及的餐台均采用纸基材料制作,赛后可实现回收再利用;刀、叉、勺采用PLA材质,餐盘、碗采用稻壳材质,餐具均为可降解环保材料;餐具回收处,垃圾分类已经成为每位就餐者的自觉行动……从空间布置到餐具材料,亚运会致力于打造“无废”就餐空间。
亚运村市政保障中心清废保洁业务主管阮金荣介绍,整个亚运村的垃圾按照浙江省相关条例进行分类。“根据亚运村三村的区域划分,设置了五个住宿垃圾清运点、三个餐厅垃圾清运点,配备十辆专业的垃圾清废车辆,与专业垃圾处理机构合作,全力保障亚运村垃圾清运及后续处理工作。”
记者了解到,在亚运村运动员村,有一个“无废生活馆”,不到50平方米的小屋子里,藏着不少亚运村的“绿色密码”。例如该馆采用环保、循环材料以及可回收的塑料搭建而成,“村民”可以在这里参与互动体验和知识问答,从实时互动屏了解村内低碳地图的动态信息。
9月12日,杭州亚组委举办亚运村媒体开放日活动,重点展示亚运村内绿色、智能、文化的元素。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
该“无废生活馆”内,一块绿色展板生动展示着“废弃物也有新生命”,通过AI算法为低碳特许商品提供减碳服务,可以清晰地看到每个环节的能耗数值,用“数字化”赋能“绿色风”。
在位于亚运村的一家纪念品商店里,记者看到一个精美的伴手礼“笋壳鸭”,由杭州市余杭区的手工艺人带领志愿者将废弃的笋壳和木料变废为宝。杭州一家企业生产的抱枕采用的也是再生环保面料,其原料30%以上来自回收再利用的塑料瓶等塑料制品,有效减少了塑料垃圾的产生,节约能耗,降低碳排放。
自动冰淇淋售卖机、无人驾驶巴士、共享小红车……在亚运村,一抹“亚运绿”带来的改变正在不断延伸。亚运村为“村民”创建了亚运史上首个低碳账户,“村民”可以通过回收水瓶等方式累积低碳积分,用于兑换礼品,或捐赠转换成“亚运林”,留下属于自己的低碳心意。
亚运村内,汽车无线充电设施实现即停即充;蓝天上,自主研发的生物航煤“绿色亚运”主题航班完成首航……由细微处洞见未来,当“绿色、智能、节俭、文明”的办赛理念融入城市发展肌理,对于未来生活的想象也将由此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