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亚埃格顿大学副校长理查德·穆卢瓦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中国助力非洲农业现代化计划”将为非洲农业发展带来诸多益处,中非农业合作不断深化,将助推非洲农业变革,切实惠及非洲民生。
今年8月,中国宣布实施“中国助力非洲农业现代化计划”,提出愿在中非合作论坛框架内,同非方进一步探索合作新路径,全面推进中非农业务实合作。该计划鼓励中国农业科研院所在非洲组建联合研究中心或实验室,派遣农业技术专家,帮助非洲培养更多专业性农业人才。
谈及该计划,穆卢瓦表示,非洲在创新方面进步空间巨大。与中国在农业科研、产业链、园区、农产品贸易等方面加强合作,可以加速非洲农业变革。未来,该计划有望帮助非洲农村人口摆脱饥饿、营养不良和极端贫困。
作为肯尼亚历史最悠久的以农业教育和研究为主的高校之一,埃格顿大学早在1994年便与中国南京农业大学开展合作。两校合作共建的中国—肯尼亚作物分子生物学“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是2019年中国科技部首批认定的“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之一。
穆卢瓦说:“联合实验室的建立对埃格顿大学乃至肯尼亚都具有里程碑意义。有了这个实验室,我们能加速研究,并更快推出所需的农作物新品种,因为分子生物学技术育种比传统方法更高效。”
穆卢瓦强调,肯尼亚对农业技术的需求尤为迫切。近年来,肯尼亚受气候变化影响大,遭遇了近40年来最严重干旱,农作物大幅减产。“中肯设立联合实验室,能够让肯尼亚接触到先进农业科学技术,有针对性地开发适应气候变化、抵御当地病虫害的作物,从而改变广大农民的生活。”
肯尼亚农业人口比重大,农业科技对推动国民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穆卢瓦注意到,肯尼亚与西方国家的农业合作常常停留在学术层面,而与中国的合作更偏向应用、更注重实效。
穆卢瓦介绍,联合实验室迄今培养了500多名本科生、30多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这些高端人才在校学习阶段就进行了产学研对接,步入职场时已具备市场所需的能力。
穆卢瓦说,肯尼亚是农业、园艺大国,过去技术大多来自西方,大农场经理都是西方人。“现在,在中国帮助下,我们自己掌握了技术。再去大农场看看,大多数都是从埃格顿毕业的肯尼亚人。”
据悉,联合实验室还针对肯方技术需求开展线上培训,内容包括精准农业技术与应用、水稻高质高效栽培技术、小麦滴灌技术应用等,培训相关业者超过200人次。
穆卢瓦认为,中非农业合作是坚实和互利共赢的,“中国助力非洲农业现代化计划”将进一步助益现有合作,帮助非洲大陆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