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伦敦9月28日电 专访:中国经济有潜力且有能力继续保持较快速度增长——访英国《金融时报》首席经济评论员沃尔夫
新华社记者赵修知 拉里·尼尔德
英国《金融时报》首席经济评论员马丁·沃尔夫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独家视频专访时表示,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无与伦比”的成就,中国经济有潜力且有能力继续保持较快速度增长。
针对近期个别西方媒体称中国经济已经“见顶”,沃尔夫日前撰文说,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按购买力计算,中国人均GDP在2022年是美国人均GDP的28%。假设中国人均GDP翻一番,那么中国的GDP总量将是美国的两倍多,比美国和欧盟加在一起还要多。
沃尔夫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从人均GDP的角度来看,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到更高水平的潜力巨大。中国人均GDP翻番不会在明天马上实现,但中国经济到目前为止取得的成就令这个目标有望实现。
沃尔夫说,在过去40年里,中国人均GDP已经翻了许多倍,中国经济有能力实现人均GDP再次翻番。中国投资率高,人民受教育水平越来越高,在信息技术、汽车、绿色经济等重要领域拥有强大竞争力,这些都是中国经济继续保持较快速度增长的优势。
他表示,中国“取得了相当非凡的成就”,“中国在过去40年间的经济发展是无与伦比的,尤其是考虑到它惊人的规模”。
沃尔夫说,随着中国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全球环境的变化,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可能将有所放缓。但是,根据他对中国经济潜力和现实表现的研究,断定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时代彻底结束的观点“过于草率、在科学上不合理,而且具有误导性”。
谈及一些西方国家近期提出的对华“去风险”言论,沃尔夫认为,这种言论对中国和世界都十分不利,政治上制造了敌意,经济上带来了不确定性。他说,外界,尤其是企业,不理解对华“去风险”到底意味着什么,这种不确定性给在西方和中国从事贸易的人制造了困难。
沃尔夫说:“长期以来,西方极力推动的国际经济政策的目标之一,就是通过制定明确、合理的开放承诺来减少不确定性。但如今西方在开放性方面出现了严重倒退,我认为其后果必然对(西方和中国)双方都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