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
我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
中欧班列
作为丝路上的“钢铁驼队”驰而不息
在不沿边、不靠海、不临江的河南
这支“钢铁驼队”
每周最高往返34列
业务范围覆盖40多个国家
140多个城市
境内外合作伙伴6000多家
运来了
德国啤酒、泰国榴莲、比利时巧克力……
送走了
焦作铁棍山药、南阳月季、信阳绿茶……
郑州北站位于京广、陇海
两大铁路干线交汇处
是中国铁路“心脏”
也是中欧班列“接力赛”重要一棒
这里如何为中欧班列
“穿针引线”、守护安全?
请跟随记者一探究竟
错综复杂的铁轨上
一列列车厢在郑州北站到达场
经过列检逐步筛查
为中欧班列选出符合要求的空车底
↑工作人员正在筛查符合中欧班列要求的空车底。
随后,按照车辆需求和最终目的地
车站使用自动化控制系统
编制列车解体作业计划
↑工作人员使用“TW-2”驼峰作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编制解体车辆溜放股道。
列车经过驼峰时
调车人员按照计划进行解体作业
12个小时的作业时间内
一个班组高峰期要摘钩1000余次
每人平均奔跑行走20多公里
几乎是半程马拉松的距离
你可能会好奇
什么是驼峰?
这里科普一下
驼峰是地面上修筑的小山丘
犹如骆驼峰背形状
在车厢重力和驼峰坡度作用下
列车便能自己“溜铁轨”
每天六千余辆货运列车经过
解体后,它们自己怎么找到轨道?
原来,驼峰岔区钢轨上装有感应装置
当车辆通过时
道岔会按照自动化控制系统编制的指令
自动调整股道,组织车列溜放
你可能会费解
货运列车为什么要解体编组?
因为,一列货运列车的不同车厢
可能有5节去北京,7节去上海
10节为中欧班列选扣的空车底等情况
解体编组后
车厢经过重新排列组合
形成新的列车组
发往下一个目的地
丝路兴,天下通
10年来
奔驰不息的“钢铁驼队”越开越多
搭建了沿线经贸合作新平台
也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记者:李文哲 孔唯千
原标题:探访中国铁路“心脏” 这里为中欧班列“穿针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