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长”
根据重庆官方的观点,直辖后,重庆经济大致经历了筑基、巩固发展、全面提速、经济新常态四个阶段。其中,筑基阶段是1996-2001,实现了新兴直辖市建设和发展的良好开局。
巩固发展阶段的2002-2006年,全市经济社会加速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再者是全面提速的2007-2011年这一阶段,在这个五年里,经济步入从量到质提升的新阶段,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经济增长进入良性快车道。第四步始于2012年的经济新常态,重庆五大功能区域战略布局的实施,为重庆在新经济发展常态下,全市各区域生产力布局进一步优化,初步形成特色发展、差异发展、联动发展新格局。
而黄奇帆经历了重庆经济的巩固发展、全面提速、经济新常态三个阶段。
重庆政经观察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称,黄奇帆在重庆的执政思路有着清晰的逻辑,即“改国资、修基建、调结构、搞金融”。
其中,对国资进行改革是一项基础工作。黄奇帆认识到,作为一个西部城市,重庆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机遇,必须改善交通环境,而通过国资改革,成立“八大投”将能够解决交通基建上千亿资金的来源问题。
事实上,黄奇帆在任重庆市副市长的9年中,还担任了接近7年的重庆市国资委书记一职,在他推动下,其渝富模式至今是各大商学院的教授范本,同时使得几乎所有媒体提到重庆经济,必提“渝富”的现象。同时,重庆的基建开始发力,高铁、高速公路等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连年增加。
数据显示,“十二五”末期,重庆市铁路、公路、水运、民航等交通累计完成投资3350亿元,是“十一五”的两倍,创历史新高。
修好了交通基建,黄奇帆将重心转移到产业结构调整中。2010年,黄奇帆第一次以重庆市市长的身份,做了政府工作报告。黄奇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尽管当时重庆经济增速较好,但依然面临诸多问题,包括: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比重偏低。对此,黄奇帆提出将在重庆打造“打造亚洲最大的笔记本电脑基地、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和中西部重要的重化工基地。”
2011年,在黄奇帆任重庆市市长一年后,他开始以更全面的方式推动重庆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