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战
曾经的生活像块苦味的纯黑巧克力。当名气、财富、成功,一切迅速向刘晓光涌来时,那种如履薄冰的感觉也如影随形。十几年的商业“苦海”让他担惊受怕,夜不能寐。
刚接手首创集团时,全集团6000多员工没有资金,步履维艰,刘晓光喜欢用“惨到什么程度”来渲染这段经历。即便如此,刘晓光还是从一家银行借到了1000万。临了,那家银行的负责人送刘晓光一句话:“好自为之”。这句告诫至今让刘晓光念念不忘。
有一次刘晓光在医院住院,首创集团一个下属公司突然开始收购一只股票,眼看着这只股票从十几块钱跌到几块钱,几个亿就没有了。这时候怎么办?为了救这只股票,刘晓光就跟收购方谈判把那个公司收购过来。在这个过程中,刘晓光因为压力大而失眠,每天看英国的恐怖片,然后趴着睡觉,据说这样可以减少压力。
刘晓光认为,强大的政府背景确实让首创集团从创业之初就占尽了资源优势(1967.052, -15.63, -0.79%),“血管里的血特别红”。但这似乎不能说明什么,刘晓光喜欢说的一句话是,“市场上见高低”。
2003年6月19日,首创置业香港上市。那一年,SARS肆虐,北京、香港恐惧笼罩,人人自危,愁云惨雾造成的经济萧条令人忧心。刘晓光做了一个决定,他要逆市启动首创置业H股上市。尽管不久前,孙宏斌的顺驰和潘石屹的SOHO中国刚刚折戟而归。
刘晓光将他的想法告诉了主承销商汇丰银行,他们的建议是此时不要来香港,最好是7月份上市。但刘晓光主意已定。
2003年5月22日,刘晓光带着首创置业总裁唐军、副总何光,轻装简从直飞香港,当时飞机场冷冷清清,他们测体温后登机。飞机上仅有7名乘客,每人戴两层口罩,大家紧张得连水都不敢喝,生怕一摘口罩感染SARS,又渴又饿到了香港。
没有人搭理他们,到港后打电话与人联系约谈,别人避之唯恐不及,有的说:“你别来,来也不见,你就是戴着口罩也不见。”一些好心的人则劝刘晓光返回,因为所有的地产商都已打道回府了。
他只好利用原有的海外人脉关系自己工作,将香港沉寂的资本市场搅起微澜。一些投资机构开始蠢蠢欲动,认可北京市场,认可首创置业。5月29日刘晓光从港返京。刚一天时间,5月31日,汇丰银行来电,让他们即刻返港,市场发生变化,开始复苏。
提起首创置业海外路演的经历,刘晓光不由得感慨:“大鼻子不认中国地产。”外国投资者大概是这样一种人:你有本事,可以拿走我200亿的投资,但你要想骗我200万,没门。“外国投资者的钱不好拿啊。”刘晓光感叹。2003年6月6日,刘晓光率领他的团队赴英国路演,见了99个基金经理,开了40多个会。
多年后,刘晓光对记者坦陈这件往事,认为这是他从商以来遭遇的最大一次挫折。经此一役,刘晓光成为第一个把中国城市价值推荐到国际融资平台和国际基金面前的城市运营商,也是第一个成功引进国际基金的人。